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6年5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鲜肉频出的时代,大叔如何征服粉丝 | 橙人访谈

2016-03-28 凤凰卫视

橙人访谈

橙,是凤凰的颜色,活力满满。诚,是凤凰的心意,分量足足。2016年,凤凰20岁橙人季。凤凰卫视主播、记者、评论员、幕后创想家和老友们齐聚iphoenixtv,橙心橙意,与一屏之隔的你分享携手走过的年华。


在凤凰卫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这个岁数是人们信任他们的理由,也是人们相信他们叙述事件来历的保证。当然,他们也是中国电视屏幕上“年级最高”的时事评论员,在一向由靓女美男占主流的电视界,他们绝对是个异数。凤凰卫视开时代先河,首创时事评论员机制,作为华语电视的一大创造,早已形成社会风潮。



全能型评论员

吕宁思



关注凤凰卫视评论节目的人,一定不会不知道吕宁思和他的《总编辑时间》。百度搜索吕宁思,一个关键词条就是吕宁思语录。


网上流传着吕宁思的各式语录。

 


吕宁思的语录涵盖各个方面。


既有混世箴言。


⊙人生就像卫生纸,没事尽量少扯;

⊙最穷无非讨饭,不死终会出头;

⊙世界上最动听的话不是我爱你,而是肿瘤是良性的;


也有为人之道。


⊙一杯清水会因一滴污水而变污浊,一杯污水却不会因一滴清水而变清澈; 

⊙世界没有悲剧和喜剧之分,如果你能从悲剧中走出来,那就是喜剧,如果你总沉缅于喜剧之中,那它就是悲剧; 

⊙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不过是个邮差;


吕宁思在能十句话说清中国史的同时,还深谙相处之道。


⊙男女改变定式:

 一个女人嫁给一个男人时幻想对方会做出改变。但男人不会变。一个男人娶一个女人时期待她不要改变,但女人却一定会变。

⊙男女争吵定式:在任何争吵中,必须是女人说最后一句话,如果男人在女人的最后一句话后面多说任何一句,那都是新一轮争吵的开始。

⊙男女购物定式:男人愿意花20块钱买价值10块钱的他需要的东西;而女人愿意花10块钱买价值20块钱的她不需要的东西。



许多人为吕老师的博学和犀利所折服,但这仅仅是“插播一段”,吕老师新闻评论才是正餐。选题不流于时俗,评论视角独特,观点犀利却又不失客观。人们常讲“求同存异”,但吕老师则主张“求异存同”。从台前透视幕后,从发生预见发展,从正面想到反面,从复杂找到简单。“这个世界上,特别是公开发生的事件中,充满着人为的操纵和被操纵,也许我喜欢‘人生如戏’那句话,所以喜欢在所有事情中寻找戏剧性。这是我的乐趣,大概也是我想使新闻和评论产生趣味的原因。”

在凤凰时政评论尺度问题上,吕老师认为“问题的犀利应不犯忌,语言的使用在于技巧。任何媒体都有尺度,重要的是如何智慧地运用这个尺度。”

 “就像政治没有终极真理,时政评论也没有终极评判。”吕老师评论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出结论,而是通过提出问题和提供根据,引导受众自己去思考,“评论不是说得对或说得错的问题,而是启发彼此思维,启迪彼此智慧”。

作为全才式人物,吕宁思能做的可不只这些。文能主持,武能采访,是将也是帅,对资讯台的节目和凤凰在全球的记者信息网络排兵布阵。上班的时间是羽扇纶巾的诸葛亮,下班时间又是儒雅的作家、翻译家。无论是他的作品《总编辑观天下》﹑《凤凰卫视新闻总监手记》还是译作《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二手时间》,都是在下班时间完成的。



中国电视第一个“说话结巴”的评论员

阮次山




熟悉阮次山的人都知道,老爷子在评论时有些结巴,但这并不能掩盖说话者的智慧。许多观众就在这种“倾听的焦虑中”被吸引。因为他“拥有能说出观众最想知道的大事的底蕴”。

阮老爷子在国际新闻上尤有建树,早年凤凰和国际重磅人物的对话都由他来完成或促成。与说话风格相对照的是,阮次山的评论风格直接、干脆、从不拖泥带水。但是这种直接却不是咄咄逼人,“越想问敏感问题,往往越要‘装傻’,故作词不达意状,这招百试不爽”。

阮次山思维相当犀利,对国际新闻的评论十分精准到位。他形容台湾阿扁当局是“姨太太心态”,阿基诺三世是政治幼儿园的水平,马英九和奥巴马的智商加在一起都不如安倍晋三。其评论风格让人惊讶的同时也大呼过瘾。



学者型评论员

邱震海



邱震海,不仅是时事评论员,也是《震海听风录》、《寰宇大战略》的主持人。

他生于上海,后留学德国,取得博士学位,是位地道的学者。在德国生活的如鱼得水之后,又毅然去到香港,在香港,他做记者,做大学兼职讲师,做上市公司推广总监,最后任职凤凰卫视的时事评论员。

或许是因为丰富的职业经历,邱震海的评论很接地气。虽然是在德国严谨的教育下拿到博士,但是本人非常浪漫风趣。在节目中,邱震海经常能使出“大杀器”,多年来培养了很多“线人”提供独家评论。身世像谜一样的朝鲜女商人李玉珍便是线人之一,在朝鲜话题上多有贡献。 

许多人惊诧于邱震海的博学,怀疑是否有团队帮忙。为此邱震海特地回应,“做评论和提炼观点,我没有团队;搜集资料,我也没有团队。信息爆炸的年代,其实真正有用的信息不多,每天正常的阅读已足以覆盖。至于观点的提炼,主要依赖于平时的研究。当然,在微信公号的发布方面,我有自己的团队,但那只是编辑团队,不涉及研究。”



出身于门风优美之家的评论员

何亮亮



何亮亮是《时事亮亮点》,《时事开讲》,《腾飞中国》的主持人,评论风格犀利深入,清晰明快。


何亮亮少年时就迷恋与擅长文字的推敲及文史知识的重新编织,自足于“门风优美”的家庭出身,双亲是分别来自浙江和广东的知识分子,他深受父亲喜爱文学艺术、富于生活情趣的影响,又深为母亲的正义感与为人大度所熏陶。


受家风影响,无论上学或是工作,学习贯穿何亮亮的整个生活。


生活中的何亮亮,几乎每天都处在准工作状态。不论在家里、在办公室还是在路上,他都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搜集新闻,包括但不限于网络、ipad、电视、广播、报纸。


不过,这位“安静美男子”的内心,却可谓波涛汹涌。他不但是一名侦探、谍战小说的“资深读者”,还出版了自己的谍战小说《1950:香港谍战》。



与互联网绝缘的评论员

石齐平



石齐平是《金石财经》,《时事开讲》,《石评大财经》的主持人。他身兼多种社会角色:公务员、大学教授、学者、媒体评论员。在他看来,每种工作都很有意思,并且相辅相成。而媒体工作由于能将其它工作融会贯通,又更为自由,让他更加愉快。


屏幕上的他温文尔雅,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将艰涩难懂的经济问题深入浅出地讲解。


将艰深问题变得“老妪能懂”,最考验评论员功力。


有趣的是,石齐平基本不用电脑,也不上网。在他看来,网络上的信息虽然海量,但是也容易碎片化,而他坚持每日阅读大量报刊杂志,所获得的信息量和所触及的信息深度也足够了。


和各式人物都能交流的评论员

朱文晖


 


从讲台到主播台,从大学教授到时事、财经评论员,朱文晖完成了一个精彩的角色转变。评论从股市再到楼市,从两岸三地及东亚地区经济及商业发展再到中国对外开放与区域经济发展、东北亚安全问题,他始终字字珠玑、侃侃而谈。


台下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主播台上犀利风趣的评论需要台下不断的积累。


朱文晖积累的一大方式就是,和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人去聊天。平时聊天也好,打电话,吃饭也好,他都觉得是一个累积的过程。


“不仅是同行的言论与观点,从国际政要到普通群众,我都会关注他们的看法。其实所有人都有可能成为我的对话者,能让我吸取很多东西。”


成熟稳重型评论员

郑浩


 

郑浩,可以说是在凤凰卫视“土生土长”的全能型媒体人。2001年加盟凤凰卫视,能操英、德语,具备良好的驾驭文字能力,并掌握高水平的摄影技术。


他是记者,也是评论员,还是《龙行天下》的主持人,他的评论理性、客观、却又观点鲜明。


他是凤凰单人单机采访第一人,曾多次前往阿富汗、伊拉克作战地采访,独立拍摄制作过多部电视专题片,并曾参与凤凰多个大型直播节目的英语实时传译工作。

 

郑浩在伊拉克探访报道

郑浩在巴基斯坦探访圣战学校

自2009年起担任新闻评论员,以其客观却不失个性的评论风格,完成了从记者到评论员的成功转型。2015年,郑浩成为凤凰卫视2015年度最佳评论员。


从记者到评论员,在凤凰卫视的十五年间,郑浩对凤凰卫视的台风有深刻体悟,“凤凰卫视20年了,我们在一点点积累真实、一步步建立诚信,也正因为如此,凤凰赢得了受众的信赖、尊重与支持。总而言之,凤凰卫视的‘大气、高尚、真实’风格,让凤凰脱颖而出,让凤凰与众不同,让凤凰展翅高飞……”



温和地表达犀利观点的评论员

杜平



《总编辑时间》,《时事开讲》,《有报天天读》评论员。《中国战法》主持人。



不久前两会召开,杜平又一次冲在两会报道第一线、现场吃泡面充饥的图片曝光,职业精神由此可见。


从记者到纸媒主编再到电视评论员,杜平始终坚守在媒体一线工作,也从未停止过学习。

 


他曾是奋战在一线的驻外记者,改变世界历史的众多大事件,他都亲身经历;他也曾是新加坡知名的评论版主编,众多论点精辟见解独特的评论都出自他之手。


从幕后到台前。他点评天下大事时观点尖锐,态度温和。音色不高,但谈论起问题来总是娓娓道来,深入浅出。


态度冷峻、表述温和、观点犀利,是杜平多年来一直坚持的评论风格。他喜欢英国主流媒体的评论,弹无愠色,赞无媚相,绵里藏针、老奸巨猾,看似温文尔雅,实则一针见血,其背后所体现的是修养、睿智和人格。


对于如今的中文媒体,他既有失望也有期望。“我希望更多中文媒体,不哗众取宠,不强词夺理,以此引导整个社会都能平静地讲理、优雅地说话。可惜,当今中国社会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显得很浮躁,处处嘈杂,个个喧哗,以为嗓门越大、态度越狠,就越是有理,越能显示出自己的份量。殊不知,这恰恰是社会不够文明的最大特征之一”。



小领结引领时尚潮流的评论员

李炜


 


如果你关注凤凰卫视评论节目的话,一定不会错过李炜。《新闻今日谈》,《时事开讲》,《有报天天读》,《大新闻大历史》都是他的节目。


除了他深度中肯的评论,李炜的小领结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李炜的小领结绝对引领时尚界潮流,对于领结的选择他也颇有心得。

 


在做评论员以前,李炜在中国兵器行业担任中、高管职务,是一个典型没有经过传媒专业培训的电视人。但李炜从不避讳这一点,在为人上更是崇尚真实立人。


“我主持的时候就不要去装,我觉得没必要去装,你是什么就是什么,首先我也不是个学者,我也不是个教授,我平时跟人怎么聊天,那我就在电视上怎么去做”。


作为非科班出身,自加入凤凰卫视以来,李炜小心翼翼实践,反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在他看来,人生应该不断尝试。“一个人往往不知道自己的潜能是什么,我来做评论员以前也并不知道自己能做评论员。所以,其实人的一辈子都是不断学习的过程,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找出新的发展机会”。




信息本身并不能带来智能,正如知识也不必然带来财富。从各种各样的信息源中抽丝剥茧,发掘事态走向;从并不显著的迹象中,判读形势转变,这便是凤凰评论员的本事。


形式可以复制,但思考不能替代。他们一直在思考,你呢?



凤凰人的访谈 · 橙人访谈
刘长乐:不忘初心,永远在拼搏之中! | 窦文涛:18岁的姑娘一朵花,18岁的小伙成药渣 | 凤凰神人外传之没杀成女主播的侦探小说家阎长官 | 凤凰第一美男李科夫:我不是“颜值担当 ” | 陈淑琬:一步一脚印 耕耘信任路 | 傅晓田:我在凤凰这几年 | 王冰汝:看凤凰成长的凤凰人| 胡一虎:我虽二,做人实 | 仝潇华:记者应该是社会活家,如果不是,就吧家搬到社会上|  程鹤麟:凤凰卫视奇葩多,朵朵奇葩向阳开  | 梁冬:坚持比出离更具智慧 | “新闻老炮儿”胡玲:两会年年见 | 一盘鱼香肉丝竟然打开了尉迟琳嘉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  陈晓楠:心无杂质 生命就长出了根 | 凤凰神人外传之贵圈第一萌师——钟大年 | 张凌云:跟随中国两任领导人外访是什么体验|王鲁湘:我是如何做一档不赚钱的节目

文字:亚岚  编辑:李楠(实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